你说的审计的目的是帮助山南工程预算单位节省山南工程预算费用,我想你理解错了!山南工程预算目的是合理确定山南工程预算!你这么一说,难免会站到甲方的立场上,不是客观地确定造价了。你说的那些怪事当然也存在,经济瓜葛现象也时有发生,但是有的情况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现在由于山南工程预算单位个别人的签证意识不强,多是指挥施工单位做了活,但签证没做的现象也多得是。有的甲方口头是同意了,但没有落实到实处。审计是按证据说话,施工单位由于没有签证只好同意你的核减,但这并不等于这个工序他没做,甲方碍于原先口头答应得事项,不认可你的核减也是可以理解的。山南工程预算单位将某些子项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有的是无奈之举。就象我在另外的文章中说的那样,山南工程预算单位对于挑选队伍有时是没有决定权的。山南工程预算单位看中的队伍有时不一定中标,而中标的单位有时在某项上的技术的确不怎么样。比如,防水工程,就要找相对技术成熟的分包商来做;某些外装饰对于一般土建单位不一定做的好,也只有找专业的装饰队伍分包,等等。总之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货商,如果在合同中已经明确,也无可厚非。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加以明确,施工单位又加以认可的话,也不必大惊小怪。不过,一般施工单位心中总是不是很愿意,毕竟材料占了山南工程预算的60%-70%,其中的利润自然可观。一个是山南工程预算单位自己采购的确可以降低成本,另一个有时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的确不过关,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对于品牌、型号、材质加以明确的话,施工单位采购进来的材料一般都不是很好的。山南工程预算单位对这方面加以控制的话也可以理解。因为结算时一般以信息价和市场价调整,而信息价的利润幅度还是又的,市场价又难以把握,就象该文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所以山南工程预算单位此举说是控制成本也可以理解。作者把这些都看成时不正常的举动,未免太偏颇了。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不同;产地不同,不同;渠道不同,不同。市场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难度。这个和上面我说的那样,市场上的实在时难以控制。所以山南工程预算单位又的才会采取指定或甲供。你审计部门整天进行审计,和市场打交道都难以测定,为什么不能站在山南工程预算方的角度看问题呐?
建筑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各级政府在安排不同阶段的建筑业发展计划和基本建设规模时,必然要根据财政能力和山南工程预算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而山南工程预算水平的确定,是依靠长期的山南工程预算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的结果。所以,山南工程预算资料收集的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准确,决定了山南工程预算水平测算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宏观决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有长期地、系统地、准确地、科学地收集和整理山南工程预算资料,才能制定出符合当前建筑市场发展的山南工程预算各项政策并能在一定时期正确地指导,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定额的编制是在收集大量编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资料来源于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属于定额编制的技术资料;另一类资料来源于工程的实际结算资料和建筑市场的劳务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等,属于定额编制的经济资料,技术资料是定额编制基本、重要的部分,虽然庞杂,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经济资料,如建筑材料,劳务,机械的租赁以及与山南工程预算相关的服务都会随着供应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因此,工程的结算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定额编制所收集的造价资料也就不断地变化。我们的定额的编制和管理中,应当及时收集山南工程预算资料,使定额所反映的水平贴近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建设单位为了达到投资效益应当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也就是收集整理自己的山南工程预算资料和投资形成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应当尽可能地收集整理与自身建设相关的山南工程预算资料,同时还要掌握建筑市场的行情,在投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建筑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山南工程预算的竞争,山南工程预算管理也称投资控制,是基本建设基础的管理工作。社会的发展要求山南工程预算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冲破建设领域计划经济下旧体制的束缚,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山南工程预算标准定额新体制和山南工程预算管理新办法。在此,对现行山南工程预算管理办法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建筑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其费用是形成山南工程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材应该因供需矛盾而变化,遵循价值规律。它是山南工程预算的重要动态因素。目前采用的系数法调整材料预算价差,其系数是采用抽样方法,分析若干同类结构的典型工程加权平均而得。而实际上,由于工程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建筑、结构、装饰要求不同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单靠系数调整材料预算价差也是很不准确的,与实际出入较大。只有把工程材料按实际进行调整,才能准确价差调整,从而使山南工程预算反映工程实际价值。多年来通过实际工作经验证明,对那些变化不大,用量不多,对山南工程预算影响小的那部分材料,应由地方造价管理机构统一发布调整,供甲、乙双方参考;对那些高,变化大、用量多的材料(如三材、装饰材料)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确定。适应浮动,改进材料预算的编制和管理,造价管理部门应建立材料信息系统, 及时提供材料信息,以指导建筑材料的预测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