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逃生管道超高分子逃生管道厂家案例
更新时间:2025-02-12 19:07:46 浏览次数:1 公司名称:洛阳 世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参数 | |
---|---|
产品价格 | 30 |
发货期限 | 电议 |
供货总量 | 电议 |
运费说明 | 电议 |
品牌 | 世瑞新材 |
工期 | 当天发货 |
应用 | 隧道工程 |
货物总量 | 2000米 |
货物材质 | 聚乙烯 |
货物规格 | φ800×30mm/φ860×30mm |
产地/厂商 | 洛阳/世瑞 |
连接方式 | 链条/抱箍 |
货物颜色 | 橘黄色 |
公路、铁路隧道建设施工有一部分是属于危险性比较高的,比如隧道的建设施工存在断层破碎带、岩爆、大变形、冻害、裂隙水及涎流水等地质因素给施工带来很多的危险性,为了预防隧道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以及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等。隧道施工应急救援器材主要是逃生管道,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让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援,降低事故率。
自从有了隧道逃生管道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只有钢制管道和玻璃钢管道***为常见,钢制管道的缺点重量大、易腐蚀、在施工中如果移动ji为不便,钢制管道单根6米,随着施工的进多逃生管道需要移动,但是人工是无法移动的,隧道内空间有限大型设备无法运用,隧道内部因地质的原因常年潮湿,钢制管道就容易生锈,生锈以后酒大大降级了它自身的抗压性。后来就选用了玻璃钢材质为原料制作逃生管道,玻璃钢管道的耐腐蚀性比钢制管道的好,但暴露出一个致命的缺点抗压能力太差,在使用中发现玻璃钢管道的重量和钢制管道几乎一样,缺点太多还是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多麻烦。
为了能有效改善现有逃生管道的缺点,洛阳世瑞新材查阅多方资料及研究重新对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抗压性、连接安装等各项问题都做出了多项的优化后推出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管道以高分子为原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韧性好、耐腐蚀、耐磨损、重量轻、抗老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航空、矿山、军事等领域。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设计尺寸为口径800mm、壁厚30mm、单根3米,这样的尺寸设计是根据人体结构学原理和人体爬行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能的各项因素得出的结论,所以论证这种设计尺寸在使用中zui简便和安全。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使用简便,安装和移动所用时间短,后经破坏性试验发现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环刚度高、耐压性好、不易变形,隧道施工中使用如若发生塌方时,承压能力和抗环境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管道,其中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的抗压性是钢制管道的2被,所以隧道施工使用高分子量隧道逃生管道。
隧道逃生管道综述
我公司新型隧道逃生管道材料重量轻、拆装和搬运方便;管道韧性好、抗冲击强度高,管道环刚度高、耐压性好、不易变形,能常期反复使用。交通部门对新型隧道烯逃生管道在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进行了论证。管道结构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通过对新型隧道逃生管道和钢管进行抗冲击性对比试验,验证了新型逃生管道应用于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的可靠性。
隧道逃生管道优越性能
隧道逃生管道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量轻、仅为钢管重量的1/3左右,拆装和搬运方便。
2、管道韧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受到强外力冲击时瞬间变形,吸收大量冲击能量,然后迅速恢复原来形状,为隧道施工逃生应急救援提供了ji为安全可靠的保障。
3、管道环刚度高、耐压性好、不易变形,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坍塌时,承压能力和抗环境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管道。
4、安装方便,隧道逃生管采用管箍连接拆装方便。
5、可重复使用,由于逃生管道采用材料,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老化性能、脆化性能慢,所以其管道理论寿命在100年以上。
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简介:
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的分子量在250万以上,密度是0.930,密度小,硬度大,密度小是不容易变形的;逃生管道有两种型号800*30外径800mm,壁厚30mm。可根据施工场地和隧道洞口的大小选择;管道3米一根,每米约重70kg,重量轻,又被称为“轻质隧道逃生管道”大约3~4人即可搬运。
隧道逃生管道性能:
1、耐化学性:不被污染,腐蚀
2、耐老化:隧道逃生管道可承受存放和施工过程中太阳的直晒
3、耐寒性:管材在正常的低温条件下不会被冻裂
4、抗冲击:隧道逃生管道韧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受到强外力冲击时瞬间变形吸收大量冲击能量迅速恢复原来形状,为施工逃生应急救援提供安全可靠地保障
5、经济性:施工,管理节省经费
6、隧道逃生管道连接方便:采用链条连接和环形抱箍连接,连接快,节省时间
7、重量轻:便于运输,拆装和搬运方便,是钢管重量的1/3
8、环境影响:超高分子聚乙烯是无毒性原料,隧道逃生管道能够长时间使用
世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江西赣州逃生管道】的生产,主要产品有:【江西赣州逃生管道】。 成立以来,生产工艺不断改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技术力量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