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桥梁支座更换后如何养护?答:1.保持支座清洁,每季度一检查,半年一清扫,冬季清除积雪和冰块,保证梁跨伸缩。2.在滚动支座滚动面上要定期涂一层润滑油(一般每年一次),在涂油之前,应把滚动面揩干净。3.为了防锈,支座各部分除钢辊和滚动面外,其余的均应涂刷油漆保护。4.对固定支座应检查螺栓坚固程度,支座垫板应平整紧密,及时拧紧接合螺栓。橡胶支座是指用以支承容器或设备的重量,并使其固定于支承部件,还要承受操作时的振动与地震载荷。什么原因造成橡胶支座开裂现象的发生1、施工装置的问题:橡胶支座剪切变形,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过大,乃至发生裂缝,形成这种表象的守要缘由是橡胶支座装置时初始剪切入形过大,支座垫石高度不行用一般砂浆找平,形成砂浆压碎其上支座基本不承担上部荷载,有的橡胶支座上部脱空,用砂浆封涂空地。2、橡胶支座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果是橡胶支座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则需要对当初采购橡胶支座流程是否正规,在采购橡胶支座时要货比三家贪图一时低价而采购劣质产品,找正规橡胶支座产品到场时进行检测
桥梁支座更换的安装及养护;支座的结构分析 (1)在支座安装之前应对支座的安装位置进行测量检验,支座安装平面应和支座的滑动平面或滚动平面平行,其平行度的偏差不宜超过2‰。 (2)支座安装前应对活动支座顶、底板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查。 (3)支座安装后,滚动和滑动平面应水平,其与理论平面的斜度不大于2‰。支座上、下板中心应对中,其偏差不大于2‰。 (4)为保证支座安装平整,一般应在支座底面与垫石顶面之间,捣筑20~50mm厚的干硬性无收缩高标号环氧树脂砂浆垫层。 (5)支座的养护,支座在使用年限中应定期进行养护,这些工作包括:钢件的表面油漆、辊轴及摇轴转动部分定期擦洗并涂抹润滑油、滑动支座不锈钢表面的擦洗及检查支座的锚栓等等。只有定期养护才能保证支座的正常工作状态。 (6)板式支座本身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来满足较大垂直荷载作用,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的转动,较大的剪切变形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产生较好的防震作用,能减轻动载对上部构造与墩台的冲击。由于板式橡胶支座具有水平剪切的各向同性,能良好传递上部构造多方向力的。在弯、斜桥的使用中优点突出。同时特殊的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还具有在梁端作用力作用时通过球形表面橡胶层调整受力中心的位置,逐渐将力扩散到圆板式橡胶支座的钢板和橡胶层,使支座受力均匀,尤其适用于斜交桥,立交桥等坡度桥的场所。
桥梁支座更换橡胶支座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以承受垂直荷载,且能将上部构造的压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地转动;有较大地剪切变形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下面是桥梁支座安装要注意的an全措施1、带an全帽这一点是为了自身an全的考虑,an全帽是为了保护个人的头部不受伤害,因为桥梁支座安装属高空作业,难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2、设置护栏因为工人在桥墩上安装桥梁支座,难免有此东西会掉到地上,设置护栏就是为了不让人误走入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件发生,起到an全作用。3、工具袋在桥梁支座安装时所有的工具都放在这一个肩袋内,以防掉落造成an全事故,且员工不能靠抛掷进行传递工具,需要的工具应统一放在工具袋内,这样才可以达到an全施工的目的。橡胶支座安装处宜设置支承垫石支承垫石平面尺寸大小应按局部承压计算确定垫石长度、宽度应比支座相应的尺寸至少增加50mm左右,其高度应为100mm以上,且应考虑便于支座的更换。
桥梁顶升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辆辆载重车驶过桥面、一年年风吹日晒拂过桥梁,时光飞逝中,许多事物都在渐渐老去,桥梁也不例外,经过长期使用之后,桥梁很容易出现各类病害,特别是桥梁支座病害,通常当桥梁支座出现病害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支座更换。在桥梁支座更换前一般都要先进行桥体顶升,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在桥梁顶升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1、施工前要做好检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维修加固范围,按次序依次实施。整体梁体顶升施工方案,要通过准确的分析和计算,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同时,在顶起和落梁时,要有专业人员统一指挥,确保所有被顶的梁体同步上升,同步下降。2、要认真做好测量、观察记录工作。要准确计算出原支座和现支座的高度差,以指导施工,确保梁体、桥面系支座更换前后的标高。3、支座的质量检验及安装是保证支座正常使用的关键。支座安装前应进行检验,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支座类型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4、对顶升支架的地基情况应进行检测,视情况采取换填、设置扩大基础或钢板桩基础等措施,保证顶升时基础承载力及基础沉降满足要求。桥梁顶升技术按顶升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分段顶升和整体顶升两种。分段顶升主要针对简支梁桥,或者桥型不一致,需要不同顶升高度的结构,此法可以降低顶升难度,有利于快速、稳定地完成工程;而整体顶升法主要针对连续梁桥,或顶升高度较大,跨度较长的结构,此法对顶升的技术、设备及工人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快速化施工。因此顶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朝着机械化、自动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