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探索IATF16949认证时间短的奥秘吗?不妨点击这个产品视频,它将带您走进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让您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以下是:IATF16949认证时间短的图文介绍
随着我国 四川攀枝花ISO9000认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双赢靠诚信”的经营理念,“立足创新、专注质量、诚信服务、真诚合作、共同发展”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为客户提供质优、安全、可靠的产品是我们永恒的方针,“审时慎思,明辨力行”全面打造优越的 四川攀枝花ISO9000认证。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一如既往的为客户创造价值!
2020年9月28日| ISO50001修订 根据ISO50001国际标准实施和维护能源管理体系,可使公司改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如何完善新版标准的相关要求 ISO50001标准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公司目前面临着许多更严峻的议题。比如:公司经营收入下滑,供应链供货不稳定等。基于此,国际认证论坛(IAF)将ISO50001:2018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2月20日,这意味着企业在2020年8月20日以前,可以根据旧标准(ISO50001:2011)进行审核验证。 自此之后,企业必须依照ISO50001:2018的要求提供升级后的成文信息,其重点包括:企业所处环境和相关方的分析、风险和机遇以及相关应对的措施;能源数据的收集计划;对于SEU(主要能源使用)的逐一分析及其建立的能源绩效参数和监测证据;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变量和能源消耗进行归一化处理。 常见的问题:KPI 新标准的转换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在本文中,我想分享在审核过程中的个人以及与同事交流的经验。对于本次改版修订,我喜欢的主题之一是能源绩效的提升。ISO50001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与能源使用有关的绩效或能源消耗的可测量结果,并与能源基准相比较,通过合适的能源绩效参数(EnPI,EnergyPerformanceIndicator)证明持续改进──这通常也是企业比较大的挑战。 并非每个KPI都是EnPI。“能源效率和能源管理”工作委员会NA172-00-09AA已发布有关新标准的某些问题说明(德文),并讨论到EnPI和能源绩效改进、SEU(主要能源使用)识别、能源绩效下降或未达目标情况,以及对能源绩效改进(包括设立热电联产)的审查等议题。对于审核在即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有帮助的。根据其解释,只有在关键绩效参数不会因重大影响变量而失真、且能够反映实际能源绩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它们视为EnPI。此外,该文件还明确确认每个SEU至少需要一个EnPI。 讨论中的回归分析 ISO50006指南为定义和量化相关变量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法。确定能耗与变量(例如温度或生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简单方法是建立两者的XY散布图,包含趋势线。然而实务上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实现,因为有些变量可能会影响能耗。标准中还提到使用线性或非线性回归的统计模型来展示能耗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目前是一个热门话题,尽管这部分通常牵涉很多不确定性和恐惧,不过实施ISO50001或其修订版本来就不是件易事。 逐步增进了解──并充分利用节省潜力 通过本篇文章,我鼓励企业积极面对这个议题,勿再推迟。罗马当然不是造成的。在分析过程中,你或许会注意到缺失或遗漏了部分能源数据或测量结果。这很正常,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 我的经验显示,生产方面的可用数据通常比初次实际处理的多更多。系统接口或数据质量之类的问题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更不用说相关资源随时有被销毁或挪用的可能。 有些公司已经深度处理了这个议题,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洞察并利用节省潜力。这也是制定ISO50001标准的实际目的。容易实现的节能措施大多已经获得落实并展现成果,为了发掘更多节能机会,企业必须就公司的流程做更深入地研究。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意味着必须进行内部调查。在我看来,所有经理和同事应该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建立可靠的能源绩效指标,如此一来,大家在每次能源团队会议上讨论的将不只是能源消耗的偏差问题,下次审核之前也不会紧张到胃痛了。 结论: 我不能保证,但是我坚信数据收集越详细,规范化越精确,需要解释的偏差就越小,挫败感也会跟着降低,你也能更快成功达成目标。 质者介绍 InnocenzoCaria ProjectManagerEnergyManagement,TüVRheinlandCert. 原文:
襄阳ISO50001认证企业必须进行企业能源审计,结合被审计企业能源管理与技术装备状况,可以选择下述部 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4.1 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 4.2 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 4.3 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检)测系统和统计状况。 4.4 企业能源消费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产品综合能耗、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计算分析。 4.5 主要用能设备或工艺系统的运行效率或消耗指标计算分析。 4.6 企业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 4.7 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4.8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计算分析,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 4.9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改项目)必须进行能源审计。 审计的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包 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检查、数据收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 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 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审计按照GB/T15587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企业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的审计按照GB/T16616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企业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的审计按照GB/T6422、GB/T16614和GB/T17167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2588的有关规定计算。 对企业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16615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2589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能源成本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GB/T 17166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节能量及节能潜力的计算按照GB/T 13234的有关规定进行。 企业能源审计的程序 6.1 节能主管部门编制年度能源审计计划,明确相应的能源审计单位,并将计划下发给能源审计单位和被审计 单位。 6.2 能源审计单位根据节能主管部门的计划,做出实施能源审计的具体工作方案,确定能源审计的目标和具体 内容,并通知被审计单位。 6.3 被审计单位应按照能源审计单位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积极配合能源审计单位,做好能源审计工作。 6.4 能源审计单位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十五日之内向节能主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提出能源审计报告。 6.5 被审计单位应在审计工作完成后一定时间内把整改情况反馈给节能主管部门及能源审计部门。 6.6 能源审计单位应对被审计单位定期回访,监督整改,并将其整改效果反馈给节能主管部门。 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 7.1 企业能源审计的依据及有关事项说明。 7.2 企业概况、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状况、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消费状况。 7.3 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 7.4 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7.5 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7.6 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 7.7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节能评价分析。 7.8 审计结论和整改建议。
沟通ISO9001认证体系质量方针 本条旨在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人员中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以使其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并确保有关相关方可以获取质量方针。 组织应确保质量方针易于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为使质量方针持续有效,组织应定期进行评审,以便确定质量方针是否仍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例如,可将这种评审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见ISO9001认证标准,9.3)。 组织需要确保质量方针在整个组织内都能得到清晰的理解,这可通过考虑组织内不同层次人员的意识(见ISO9001认证标准,7.3)和沟通的要求(见ISO9001认证标准,7.4)来实现。质量方针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如公告栏、屏保程序、组织的网站或例行会议等。 组织应在适宜时让有关相关方(如外部供方、合作伙伴、顾客和监管机构等)能够获取其质量方针。 组织可根据相关方的要求提供质量方针,或在网站上发布质量方针。
深圳ISO50001认证体系建立流程及内容 1. 项目启动与宣导 项目启动会议,团队建立 现场巡视、范围和边界的确定 2. 能源评审 收集分析耗能数据,必要时进行能源审计 识别重大耗能点区域,识别改进的机会 改进机会的排序 3. 人员培训 ISO50001内审员培训 能源管理培训 能效评估培训 各种培训 4. 体系策划 法规的收集 基准的建立 能源绩效指标的确定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建立 5. 文件策划 现有文件评审 编写文件并发布 新文件培训 6. 体系运行与监控 体系运行监控 能源绩效监控 7. 体系评估与改进 内部审核 不符合的纠正 管理评审 核心技术——M&V(能耗绩效的测量和确认)方法,通过能耗测量和用能状况评估,帮助企业掌握用能 具体情况,调整用能方向,保证企业合理充分利用能源; ? 管理方式——体系建立,包括协助企业制定用能方针,能耗目标、分解,能源保障机制,耗能设备管 理,能源管理岗位职责等一系列文件,从组织机构、制度构建、优化能源管理流程、能源管理绩效考核等 方面,为企业量身打造能源管理体系; ? 人员保证——对企业能源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能源管理培训(CEM)和节能效果评定培训(CMVP),为 企业培养出一支专业的能源管理团队; ? 终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动态的、适时的、不断更新的能源管理体系,协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 体系,利用强大的系统管理工具,以较低的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保证节能改造措施切实发挥作用,巩 固节能效果,并进一步提高节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