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无缝钢管 必和必拓一直将低碳发展深植于企业发展战略中,在我们的《2021气候转型行动计划》中,聚焦多个维度,包括大力削减自身的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投资低排放技术的开发部署,助力整个价值链减排,提升产品的环境管理,把控气候风险和机遇,并积极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政策制定和市场响应。近年来,必和必拓已经与中国宝武、JFE钢铁株式会社(JFE Steel)、河钢集团、浦项钢铁公司(POSCO)和塔塔钢铁集团(TATA Steel)等全球重要的产业伙伴就低碳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对全球客户市场和潜在技术路径的覆盖,全力赋能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 为推进进取的价值链减排范围3长期减排目标的实现,必和必拓的长期目标是,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净零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我们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财年,自身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削减30%。在上个月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必和必拓全面展示了集团的脱碳目标和战略。
黄南无缝钢管 中国宝武集团总经理助理、碳中和首席代表肖国栋表示,“当前,世界钢铁企业正在探索碳减排技术的多种可能,寻求不同减排路径的创新突破。以矿石为起点生产钢铁仍然是未来相当长历史阶段的主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钢铁产品的生产,不仅是当前的资源、能源条件决定,同时也为社会有更多的绿色钢铁材料打下基础。”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中国区主席白睿明(Alf Barrios)表示,“我们无法独自实现气候变化目标,与政府、客户、供应商、教育界、研究及科技机构的伙伴关系至关紧要。力拓与宝武、清华大学的三方合作非常重要,它展现了产学研合作共赢的可能性,并让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未来几十年实现净零转型的解决方案。”在主旨演讲环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将总体经历达峰、降碳、脱碳、中和四个阶段。其中,达峰是发展问题,核心是解决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降碳是技术应用问题,应把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放在首位,把先进技术系统地应用好是关键;脱碳是技术革命问题,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流程、生产过程、经济增长脱离‘碳排放’;中和是‘命运共同体’问题,应推动产业协同、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国际合作。”
黄南无缝钢管 各有关单位:根据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2019年1月9日颁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和中国金属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安排,落实贯彻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简称《噪声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响应中央生态环境部关于全面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噪声法》要求,引导钢铁企业统筹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立足源头预防,指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合规性排查与现状评估,逐步完善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机制。中国金属学会于2019年启动《电弧炉噪声测试标准》、《电弧炉噪声限值标准》相关钢铁行业噪声研究工作。2022年,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钢铁行业噪声自动检测技术规范》研究。
黄南无缝钢管 鲁炳强介绍,武钢资源分别于2003年、2005年瞄准绿色低碳球团生产工艺,先后建成程潮铁矿120万吨铁矿石生产线和鄂州球团500万吨球团矿生产线。其中,鄂州球团500万吨球团矿生产线是当时亚洲的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球团矿生产线,近20年来,为武钢、鄂城钢铁等企业的高炉提供了9700万吨高品位、低消耗的冶金炉料,为企业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做出了巨大贡献。肖望高介绍,梅山矿业通过应用永磁节电技术和高效节能变压器等方式降低用电量,在选矿部分皮带使用永磁滚筒取代减速机和滚筒,直接驱动皮带负载,可节约20%的电量。杨龙也表示,昆钢矿业在智慧矿山建设领域不断探索,建成智能选矿专家系统、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系统及高效节能水泵升级改造等,推动企业能耗水平逐年下降,2022年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2%。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罗建介绍,重钢矿业加大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停用尾矿库和排土场,边开采、边修复,进一步提高矿山绿色发展指数;同时,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矿区环境质量,以“三治四化”(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固废不出厂,洁化、绿化、美化、文化)为抓手,开展“两于一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