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无缝钢管发展历史德国人曼尼斯曼兄弟于1885年首先发明二辊斜轧穿孔机,1891年又发明周期轧管机,1903年瑞士人施蒂费尔(R.C.Stiefel)发明自动轧管机(也称顶头式轧管机),以后又出现了连续式轧管机和顶管机等各种延伸机,开始形成近代朝阳无缝钢管工业。20世纪30年代由于采用了三辊轧管机、挤压机、周期式冷轧管机,改善了钢管的品种质量。60年代由于连轧管机的改进,三辊穿孔机的出现,特别是应用张力减径机和连铸坯的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无缝管与焊管竞争的能力。70年代无缝管与焊管正并驾齐驱,世界钢材产量以每年 5%以上的速度递增。中国1953年后重视发展朝阳无缝钢管工业,已初步形成轧制各种大、中、小型管材的生产体系。铜管一般也采用锭坯斜轧穿孔、轧管机轧制、盘管拉伸工艺。
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的特点:1、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提高生产效率由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加热效率高、速度快,不用预热,可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1.6倍。2、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节约材料,提高锻坯质量由于采用组合模具进行自动下料,下料重量得到控制,重量误差≤0.5%(人工下料重量误差约为2%);另外采用中频感应加热速度快、采用“一火锻造”比原来减少一次加热过程,氧化脱炭少,通过压缩下料公差及锻坯留量可以节省原材料8.2%。由于锻坯氧化皮少,锻件的外观质量明显改善。3、朝阳圆钢钢材热切加热炉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由“二火锻造”改为“一火锻造”,可以减少一次下料加热的及电耗,节约能源约56%;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取代加热,消除了加热时产生的热辐射、烟尘、so2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以及鼓风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火灾隐患得以控制。4、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人工下料时,一根长棒料重约1~2百公斤,用人工下料体力消耗很大;采用自动下料,取消了下料工序,可节省下料人员。5、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温度控制容易、准确采用中频感应加热,配合进料速度调节,加热温度易控制;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头连续测量、监控温度,自动显示并记录,温度控制准确,有效杜绝了加热时容易产生的“过烧”现象。
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用途:1.用于钢球锻造生产中,针对直径大于120mm钢球而生产。朝阳圆钢加热后热剪切成合格的短棒料,利用棒料余热锻造钢球。2.用于轴承套圈锻造的生产,朝阳圆钢加热后连续下料,热剪切成合适长度的棒料,压力机拍、平冲孔后,进入碾环工序。3.一切二次加热的工件都可以考虑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朝阳圆钢热切加热炉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自动送料部分:储料平台、翻料机构和输送机构组成2、中频钢材加热炉加热部分:由500Kw中频加热炉组成,频率1500Hz,电容器组、感应器支架、水路以及感应器组成。其中感应器用于加热直径50-60mm、65--75mm、80--90mm朝阳圆钢。3、下料冲床剪切设备:由下料冲床和下料组合模具组成4、控制部分:由测温仪、PLC控制系统、变频调速机构以及电气部分组成。
朝阳螺旋钢管的连接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如圆柱形内螺纹套入圆柱形外螺纹;圆柱形内螺纹套入圆锥形外螺纹以及圆锥形内螺纹套入圆锥形外螺纹。后两种方式可以获得比较紧密的连接,所以也是常用的连接方式。管子用螺纹连接时,应在管子的外螺纹与管件的内螺纹之间加入适当的填料。常用的填料是油麻根和白厚漆。具体做法是:在套焊的管(外)螺纹上,沿着螺纹的钢材方向,缠绕一层薄而均匀的油麻根,再在麻根的表面涂以白厚漆,然后旋上连接件。必须注意的是,在使用麻根白厚漆时应避免使其进入管内,以免造成阻塞。在紧固好连接件之后,为了使接口清洁美观,应将多余的油麻根和白漆消除和揩抹干净。使用油麻根和白厚漆并不仅仅对于介质起着密封的作用。它对于加工出来的朝阳螺旋钢管还起着防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