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pmimg.04171.com/User/3633/hflogo1.jpg)
![](http://ypmimg.04171.com/User/3633/hflogo2.jpg)
![](http://ypmimg.04171.com/User/3633/hflogo3.jpg)
更新时间:2025-02-12 02:34:10 浏览次数:1 公司名称:聊城 金鸿耀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产品参数 | |
---|---|
产品价格 | 9.5/kg |
发货期限 | 1 |
供货总量 | 99520 |
运费说明 | 面议 |
最小起订 | 20 |
产品材质 | 聚丙烯 |
可售卖地 | 全国 |
产品颜色 | 白色 |
适用领域 | 砂浆混凝土 |
聚丙烯纤维铣削型钢纤维为高强钢丝铣削工艺制作而成两端带有锚固端且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高性能纤维产品。具有抗拉强度高,韧性与分散性好,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接力。掺量为: 30-80kg。该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铣削钢纤维是一种新、高性能的钢纤维品种。它的长径比为34.3;极限抗拉强度为808.6Mpa;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度为3.52Mpa。红河聚丙烯纤维铣削钢纤维粗糙而洁净的表面,能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体牢固的结合,这是铣削钢纤维提高混凝土各种性能的根本原因。
适用范围
公路桥梁:公路路面、桥面铺装、箱形拱桥拱圈、连续箱形梁浇筑;
水工大坝:地下厂房、水工隧洞衬砌,水流冲刷磨损部位、闸门、闸槽、渡槽、大坝海渗面板;铁路工程:预应力铁路轨枕,红河聚丙烯纤维双块式铁路轨枕;
港口及海洋工程:钢管桩防蚀层、码头设施、海底混凝土设施;
隧道及矿井工程:水工隧洞初砌、矿井巷道、铁路、公路隧道衬砌;管道工程:离心管、振动和挤压管、泵管,钢衬钢纤维混凝土压力管;
其它建筑工程:房屋建筑、预制桩、框架节点,屋面/地下防水,重负荷工程厂房/仓库地面,簿壁蓄水结构/料仓,维修加固工程,地下电缆/管道井盖,下水道水篦,矿井巷,机场道面。
施工建议
钢纤维掺量可选择路面建设30- -80kg/m3,桥梁建设50-100kg/m3。
钢纤维混凝土搅拌工艺:施工中按常规施工,不需作特别调整。
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土在浇灌后,红河聚丙烯纤维通常都会发生离析现象,即比重较大的骨料下沉与水泥砂浆有所分离,同时混凝土表面出现析水,并因此降低了混凝土的均质性,使混凝土上、下部位的性能出现差异,严重时还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聚丙烯纤维后,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的纤维,可以起到承托作用并阻止上述离析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均质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红河聚丙烯纤维掺入聚丙烯纤维可大幅度提高水泥基材的抗渗性,这也要归功于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基材中的数以千万计的细纤维。掺加纤维的混凝土基材,在限制收缩的条件下,因失水干缩而引发裂缝,但由于纤维存在阻裂作用,从而显著减少了初始裂缝的数量,有效地抑制了裂缝的宽度和长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生成连通裂缝的可能性。
现代高新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向着高强度、大流动度方向发展。红河聚丙烯纤维随着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提高,水泥的和用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水化热加剧,混凝土的凝固收缩量加大,收缩应力变大,裂缝数量增多。此外,随着建筑构件向大体积、大面积、形状复杂多样的方向发展,向地下空间的发展,混凝土内的应力大而复杂,裂缝的出现亦较以往多得多。因此,从混凝土防水的角度看,除了注重混凝土抗渗性(密实度)外,红河聚丙烯纤维更注意由于混凝土抗裂性不足而引起的渗漏,特别是高标号的混凝土。
应用微纤维混凝土进行抗裂防水的新技术,即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是克服混凝土开裂的有效途径。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的乱向支撑体系,产生了一种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泌水,降低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并且减少混凝土的早期干缩。
通过分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防水机理,说明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裂防渗性能。
聚丙烯纤维能够在混凝土中发挥其作用,红河聚丙烯纤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单丝在混凝土中的数量及其均匀分布。由于纤维的表面覆有专门的膜层,红河聚丙烯纤维可使数以千万计的单丝纤维在混凝土中非常均匀地分布。为此,在一般情况下,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不必太高,1m3中掺加0.6-1.2kg即可。设取纤维的掺量为1m3混凝土加入0.9㎏聚丙烯纤维,如何计算在混凝土里添加聚丙烯纤维的量则1m3混凝土中单丝纤维(长度规格12mm)的数量即可达到将近2亿根。红河聚丙烯纤维在水泥混凝土专用纤维的应用中掺加粉煤灰或硅粉增加抗冲耐磨强度和抗裂。据权威实验中心所做的配比试验,在掺加20%粉煤灰和优质聚丙烯纤维0.6/0.9/1.2kg /m3掺量的情况下,抗冲磨强度分别增加6—18%。南京水科院的试验证明,聚丙烯纤维和硅粉共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33-58%。
要真正认识每一种材料的特性和优劣,强调一种材料排斥另一种材料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材料是不断变革的,要不断认识和使用新的材料。只有充分发挥材料的复合效应,才能综合解决工程中所遇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