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有利于减低双金属耐磨钢板热影响区的硬度,防止产生冷裂纹,这是焊接双金属耐磨复合板的主要工艺措施;预热还能改善接头塑性,减小焊后残余应力。通常,35和45钢的预热温度为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刚度很大,裂纹倾向大时,可将预热温度提高至250~400℃。若焊件太大,整体预热有困难时,可进行局部预热,局部预热的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各150~200mm。
焊接双金属耐磨复合板焊条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碱性焊条;坡口形式将焊件尽量开成U形坡口式进行焊接。如果是铸件缺陷,铲挖出的坡口外形应圆滑,其目的是减少双金属耐磨复合板母材熔入焊缝金属中的比例,以降低焊缝中的含碳量,防止裂纹产生。
双金属耐磨复合板焊接工艺参数由于母材熔化到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高达30%左右,所以一层焊缝焊接时,应尽量采用小电流、慢焊接速度,以减小双金属耐磨复合板母材的熔深。
双金属耐磨复合板焊后尽量要对焊件立即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特别是对于大厚度焊件、高刚性结构件以及严厉条件下工作的焊件更应如此。消除应力的回火温度为600~650℃。若焊后不能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应立即进行后热处理。
对于耐磨板来说,生产加工中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板材性能,所以一直以来都在研究耐磨钢板等温处理的效果,结果发现不同加热温度下,耐磨板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微观组织、物相及相似结构相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耐磨板等温处理的研究手段包括了很多优异的技术,如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耐磨板中铁素体的相比例会逐渐降低,升高的是贝氏体,而其中残余的奥氏体则会以椭圆状和细条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及晶内。
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耐磨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这时只要通过790℃加热保温,可以得到含有铁素体、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
当保温温度进一步提高之后,工艺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耐磨板中铁素体晶粒尺寸、铁素体量以及铁素体基体上的位错密度和沉淀析出量;随着贝氏体区保温时间的延长,耐磨钢板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少,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多。
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奥氏体的含碳量也会有所不同。在相同的拉伸变形阶段,奥氏体转化率的增加速率不同,使得耐磨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右移。
另外,如果等温时间相同的话,等温温度越高,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越大,耐磨钢板中的铁素体、贝氏体晶界或者相界面1μm以上大颗粒奥氏体发生相变,相应的其性能也会有变化。
金海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目标:让客户省时、省力、省心、省金;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优,以取信。
我们的承诺是:保证精美的品质,给予较低的 广西玉林异型钢管,提供热情的服务,因为您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盾构机的刀具由于掘进磨损和承受掘进压力的作用,属于盾构机施工中的易损易耗件,所以应根据施工刀具的使用性能和磨损规律,结合刀具的受力情况和金相分析,总结刀具的失效原因,研制出盾构机的组成配件耐磨堆焊工艺,符合盾构机的耐磨复合板。
从盾构机刀具磨损情况来看,只需要对磨损的刀盘本体和刀具进行焊接修复和更换,即可保证盾构机正常进行下阶段的掘进施工。盾构修复的原则是保证修复后的刀具本体性能不低于原设计制造的水平,保证更换的刀具与出厂配备的刀具性能相匹配。
所以对盾构刀具本体外缘侧板环面采用埋弧堆焊的方式,首先填平一圈凹槽,然后堆焊整个侧板环面,在环面上形成一圈耐磨层,使得刀具本体直径恢复到出厂时的 6240 mm。
刀具外周边缘的倒角磨损采用加焊一圈耐磨钢板的方式对其进行恢复补强。钢圈面与刀盘本体面平齐 ,钢圈与刀具本体焊接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用埋弧堆焊把钢圈与刀具面板之间的缝隙和钢圈与刀具外缘侧板环面之间的凹槽填平。钢圈表面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堆焊栅格状的耐磨堆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