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北污水处理厂位于绕城高速二桥二通道东侧,正在运行的一、二期工程服务于26平方公里的铁北新城23万多人口,日处理污水量达10万吨。三期工程与一、二期毗邻而建但又相对独立,日处理规模9.5万吨,铁北污水处理厂就此“长大”了一倍。
记者昨天现场探访时看到,工程主体建设全部完工,10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道路平整、设备调试等。“4月15日正式通水试运行。我们正根据这一重要节点倒排工期。”工程项目经理耿雷介绍。
厂区最南端是一个庞大的多级AO生化池,“震撼”二字是记者的 感。其南北长250米,东西宽49米,池底在地下9米深处。“污水处理设计规模是9.5万立方米/天,污水通过进水分配井、预处理等程序后进入这一多级AO生化池,通过活性污泥进行净化,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脱氮除磷,之后进入二沉池。”耿雷说,“厂区所有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已进行过一轮进水运行,目前正在根据运行状况进一步调试,确保4月15日试运行。”
“深度处理”派上用场,北十里长沟“喝”上更干净水
“同是日处理10万吨左右规模,但三期工程的生化池规模面积要大出很多。”耿雷指指不远处的一、二期工程生化池告诉记者,池子越大,处理能力越强。相较一、二期,三期工程用上了多级AO工艺,且采用深床反硝化滤池深度处理技术,在“预处理+多级AO+高效混凝沉淀+深床反硝化滤池+次氯酸钠消毒”等一系列工艺处理下,出厂水质更加优良,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各项指标优于一级A,很多指标已达到四类水标准。
近年来,我市通过探源截污、排口治理等一系列举措改善河道水质,但汛期如果出现暴雨和持续降雨,还是会出现污水经泵站和雨水排口下河的问题。如果说引水改善河道水质是在做“加法”,那么,强化污水处理无疑是做“减法”。根据水质分类标准,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让IV类水补给到河道,将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水环境。”耿雷介绍,三期工程出厂水将补给到附近的兴武大沟、北十里长沟东支等河道。
水智慧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已成为综合实力具有一定规模的 甘肃螺旋微泡除污器生产,现有固定资金200万,员工60人,且位于有着 甘肃螺旋微泡除污器生产基地之的甘肃工业区,交通便利。 我厂在多年的运营中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检测设备齐全,开发产品快周期短且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合理体制以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专业化 甘肃螺旋微泡除污器生产。
国资大举进军
今年以来,关于“国进民退”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水环境类项目中字头大单拿到手软,国资可谓“来势汹汹”。(详情点击:11月亿级水处理项目争夺战:民企遭粉碎性碾压!国企高调入场后,民企出路在哪儿?)
据统计,目前全国128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其中涉水的最多,有28家央企开展了各类水处理业务,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农村分布式水站处理和城市传统水务。
目前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已经变成央企的基建队伍,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外,新进入的央企或国企在市政类项目、工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分析这些建筑央企进入环保生态领域的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从技术着手、靠工程切入、借资本开道、凭设备开路。
水处理行业一直以“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存在,在PPP热潮之下,民企和国企的“戏份”加重。站上风口的水处理行业被越来越多的国企看中,他们也纷纷召集“大兄弟”,开启环保水务的进击之路。
今年以来,涉水民企中,启迪环境、环能科技、碧水源、东方园林、国祯环保先后与国资牵手。(详情点击:国祯环保三季度业绩增速放缓,今年那些与国资牵手的水务企业表现如何?)。
湖北省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期,被视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之一。2月17日,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接到紧急任务:为正在抢建的武汉军山方舱医院提供污水处理装备,保障医疗污水的高标准安全处理。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当即下达“军令”:与时间赛跑!克服一切困难,用先进的膜技术为方舱医院提供最安全的污水处理保障。2月18日,碧水源将智能集装箱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CWT)“旋风式”交付武汉方舱医院,从接到通知到完成抗“疫”任务仅用不到24小时。
为了和时间赛跑,2月17日凌晨,两辆货车运载着日处理量达500吨/日的碧水源CWT装备,从基地急驶而出,一路没有停歇,傍晚抵达武汉后,碧水源武汉子公司的一线业务骨干立即投入奋战,通宵达旦,昼夜不息,18日凌晨将装备安装到位,并连轴完成了现场调试,用一系列极速行动见证和实现了创建一座方舱医院的奇迹!碧水源的行动之高效负责,也令此项任务的院方倍感放心。
膜技术是目前世界上 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考虑到方舱医院污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的特点,碧水源采用了“预消毒+化粪池预处理+一体化处理设备+紫外/次氯酸钠复合消毒”的处理路线。碧水源自主研发的智能集装箱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CWT)通过核心工艺处理,出水经多重消毒处理,对肠道病毒及呼吸道病毒有极高的灭活率,系统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大高于常规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该技术将成为医疗污水处理的关键装备。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膜技术在医疗污水的处理中有着独特优势。此次,碧水源在不到24小时内助力抢建方舱医院。在疫情阻击战中,中国的自主创新高科技力量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提高,集中治理趋势明显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指出: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地区采用集中处理方式,专业化的工业园区建设能减少分散布局中污染监管和治理的难度,有利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未来专业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将成为各地发展工业及环境保护的新模式,工业废水集中治理趋势将使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同时,对污水治理企业的技术、工艺及设计方案也提出较高要求。
②城市废水治理及回用需求增长迅速
依据住建部《2016 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2016 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 2,039 座,比上年增加 95 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 14,91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6.2%,排水管道长度 57.7 万公里,比上年增长 6.9%。城市年污水处理总量 448.8 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 93.44%,比上年增加 1.54 个百分点,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89.80%,比上年增加 1.83 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日生产能力 2,762 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 45.3 亿立方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呈现不断上涨趋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逐年递减,对污水处理的需求迅速增长。按照 2016 年的未处理污水量和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边际处理能力粗略计算,全国仍需建造 118 座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排水管道约 3.34 万公里。
③老工业废水治理亟待提升
根据 统计局《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699.66 亿吨,其中 31 个主要城市废水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39.16 亿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依据前述文件精神,氨、氮等被列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减排约束性指标,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及工业污水厂提标改造的废水处理技术需求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