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娄底工程预算的竞争,娄底工程预算管理也称投资控制,是基本建设基础的管理工作。社会的发展要求娄底工程预算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冲破建设领域计划经济下旧体制的束缚,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娄底工程预算标准定额新体制和娄底工程预算管理新办法。在此,对现行娄底工程预算管理办法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建筑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其费用是形成娄底工程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材应该因供需矛盾而变化,遵循价值规律。它是娄底工程预算的重要动态因素。目前采用的系数法调整材料预算价差,其系数是采用抽样方法,分析若干同类结构的典型工程加权平均而得。而实际上,由于工程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建筑、结构、装饰要求不同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单靠系数调整材料预算价差也是很不准确的,与实际出入较大。只有把工程材料按实际进行调整,才能准确价差调整,从而使娄底工程预算反映工程实际价值。多年来通过实际工作经验证明,对那些变化不大,用量不多,对娄底工程预算影响小的那部分材料,应由地方造价管理机构统一发布调整,供甲、乙双方参考;对那些高,变化大、用量多的材料(如三材、装饰材料)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确定。适应浮动,改进材料预算的编制和管理,造价管理部门应建立材料信息系统, 及时提供材料信息,以指导建筑材料的预测和调整。
造价与设计相辅相成:促成娄底工程预算与工程设计相辅相成,在工程设计的开端及其设计理念中形成对娄底工程预算的充分考虑,工程设计单位及工程设计师应当及时对接市场,同时充分考虑地域限制,实现造价与设计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实现工程的性价比,同时丰富工程项目的内在功能及外在形式。推广低碳绿色工程设计,采用 节能标准模式化产品,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寿命,介绍工程的修补,从而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有效的控制造价成本。低碳绿色工程设计同时可考虑外在能源转换,结合太阳能、地热能、光伏能、生物能、水能、风能进行合理的转换,实现整个项目后期运营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低碳可持续性,提高工程项目的环保,实现低碳社会的建设。对于娄底工程预算常见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施工单位对水泥、钢材、木材三材消耗的数量,这三种都是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的建筑材料,比如:钢材包括钢管、铁件以及施工常用到的脚手架等材料。相对造价比类指数,主要反映的是同类型分部工程项目中不同构造、材料或施工方法等变化面发生的娄底工程预算变化的规律,通常情况下一相对关系显示,比如说桥梁就地浇灌与场地与侧后吊装,两者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的相对比例关系。建筑施工材料中单位造价常用的一些指标。比如:在房屋建筑中每方沙石“元/立方米”;公路施工中经常运用“万元/千米”。第四种就是项目施工中资金投资所占总项目投资比例关系。要顺利完成一个项目工程,通常需要有很多的分项目构成,每一个分项目的投资或者是产生的费用占总项目投资的比例就是某一类的项目指标。针对这些娄底工程预算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更好的针对每一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根据这些分析探寻影响娄底工程预算的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降低娄底工程预算,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 利益。
娄底工程预算信息需要经常不断地收集和补充新的内容,进行信息更新,真实反映娄底工程预算的动态变化由于建筑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使得娄底工程预算的信息也不能完全避免季节性的影响。分析造价风险管理流程,从中重点强调娄底工程预算风险分析,从业主方和施工承包方两个方面来论述传统造价风险分析存在的缺欠,为蒙特卡洛风险分析方法提供必要性。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项目风险性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对于那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可能多发生也可能少发生的建设项目风险性造价进行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才可能实现建设项目成本小化和价值 化的目标。我国现有的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建设项目确定性造价为重点进行控制,而且经常情况下对风险的处理存在两种情况:或者完全忽视风险的存在,或者简单的定出10%的准备金。传统的编制项目造价的方式允许一定范围内提取风险准备金,但任何风险准备金都是一劳永逸的,除了通货膨胀外,几乎没有正式的更新方法,而且风险的识别、评估也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准备金就会出现设置过高或在分项准备金和总准备金中两次计量的现象,但也就只有按照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可预见费属于风险性造价管理的范畴,而其他的一些造价风险管理的办法就属于具体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罢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按照风险研究理论,要对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应对其进行识别,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风险分析的起点;然后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后果的影响大小进行分析,如何恰当地评价和分析投资估算阶段的风险,形成对造价影响的量化指标,是造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依据风险大小的分析结果,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对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防范。造价风险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在建设项目正式施工前,应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如此不仅可以 限度的规避风险,还能够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从中选择综合成本 ,效益 的方案予以实施。当前我国在前期造价控制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忽视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的作用。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前期工作举足轻重,但现实中很多单位都不以为然,没有真正意识到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影响了整个建设项目娄底工程预算。②准备不充足,未能进行全寿命造价控制。对于市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是开发前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很多单位对此并不重视,项目前期调查内容十分单薄,信息不对等,甚至存在一部分虚假数据,如此无法落实全寿命造价控制,后果不堪设想。③项目前期造价管控不严谨。近年来,虽然我国工程在家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1)投资决策阶段,对于获取资金的各种方案并未进行认真的计算与比较。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的时代应顺应新的潮流,运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辅助投资决策;2)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中为重要的阶段,它是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体,但是很多单位都认为设计工作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不重视其后的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了项目前期造价管控不严谨,影响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娄底工程预算。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是指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通常来讲,娄底工程预算会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而提高,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并不是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其娄底工程预算就一定高,娄底工程预算还关乎规模效益、技术条件、市场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实践证明,项目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娄底工程预算控制工作,因此,只有合理去顶项目规模,才能确保娄底工程预算合理。②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是项目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娄底工程预算的影响巨大。建设标准包括劳动定员、配套工程、建筑标准、工艺装备、占地面积、建设规模等,只有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才能确保娄底工程预算合理,若建设标准定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因为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影响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